红旗渠故乡——林州
林虑山素以“太行最秀林虑峰”和“景物雄奇,秀绝一郡”著称;是南太行风光的灵魂所在、北方山水风格的典型代表,被誉为“北雄”。 南北长45公里,东西宽200米,最窄处仅60米;峡谷平均垂直深度为1000米,最深处为1239米,是林虑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该谷切割太行 山,形成南北纵谷及无数个套谷,以东西走向为主的套谷台壁交错、顿挫迂回、雄险壮观,被地质学家誉为“天然地质博物馆”。 自北向南绵延50公里的断层崖,是进入林州盆地后的第一视觉印象。这种地形是断块中山,周围断层颇多,形成山体奇峰峻岭、悬崖峭壁的雄伟形态,其高摩天 穹,是进行攀岩登山等体育活动最适宜的地貌形态。
林虑山大峡谷
林虑山素以“太行最秀林虑峰”和“景物雄奇,秀绝一郡”著称;是南太行风光的灵魂所在、北方山水风格的典型代表,被誉为“北雄”。 南北长45公里,东西宽200米,最窄处仅60米;峡谷平均垂直深度为1000米,最深处为1239米,是林虑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该谷切割太行山,形成南北纵谷及无数个套谷,以东西走向为主的套谷台壁交错、顿挫迂回、雄险壮观,被地质学家誉为“天然地质博物馆”。 自北向南绵延50公里的断层崖,是进入林州盆地后的第一视觉印象。这种地形是断块中山,周围断层颇多,形成山体奇峰峻岭、悬崖峭壁的雄伟形态,其高摩天穹,是进行攀岩登山等体育活动最适宜的地貌形态。
路线:从林州市驾车到石板岩乡,全程20公里,沿途经过城郊乡,到达太行隧洞后,就到了石板岩乡界内。
指数:风景指数:☆☆☆☆☆ 旅游指数:☆☆☆☆☆
人造天河—红旗渠
红旗渠名胜游览区位于林州市区北部豫、晋、冀三省交汇处,距市区20公里。地理位置优越,交通便利,自然风光秀丽雄险,人文景观独特恢宏,是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。70年代,周总理向外国友人说,中国有两大奇迹,一是南京长江大桥,一是红旗渠。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,林县人民从1960年2月开始修建红旗渠(原称“引漳入林”工程),竣工于1969年7月。在严重自然灾害时期,修渠民工每人每天只有0.5公斤原粮,1.5公斤蔬菜,在艰难的施工条件下,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,逢山凿洞、遇沟架桥,削平了1250个山头,架设了151个渡槽,凿通211个隧洞,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。总干渠长 70.6公里,干渠、分干渠、支渠、斗渠共1500多公里,人们形容该工程是“劈开太行山”,建成了“人工天河”红旗渠,红旗渠是林县人民的骄傲,1994年1月24日,民政部批复(民行批[1994]25号)同意撤销林县,设立林州市。
路线:从林州市到红旗渠名胜游览区大约20多公里,途径红旗渠纪念馆,进入任村镇地界
指数:风景指数:☆☆☆☆ 旅游指数:☆☆☆☆☆
神州初庙—柏尖山
柏尖山位于原康镇境内。此峰突兀耸起,超出群山众峰,形若瓶状,直刺苍穹,在白云间隐约着翠微的山色。清咸丰四年(1854年)《重修柏尖山山寺碑记》曰: “林邑山也,四面皆山,其载名邑志者,如太行山之金灯,黄华、洪谷指不胜屈,而柏尖山不与焉。柏尖山,太行之山也,在惠厅泉西南,层峦耸萃,上出重霄叠嶂,浮云下压,诸岭四周空阔,峭若呈瓶,遥指数于苍烟白云之外……”历代县志都称柏尖山为林虑山胜景之一。 2001年被林州市人民政府、林州市文物管理所命名为林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倒挂在崖间峡谷中的白皮古柏,叶翠枝茂,风光旖旎,环境优美,特别是秋天来临,漫山红叶,果实累累,一派奇景色彩。游人至此,宛如仙境,或题书或赋诗,赞叹不已。河南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尤滋州1989年游览后,作诗曰: "柏尖峰顶庙堂高,远望群山如海涛。殿阁如在九天上,胜似齐鲁蓬莱岛。" 柏尖山殿阁建筑位置险峻,布局严谨, 古朴典雅,金碧辉煌。柏尖主峰上有七大殿阁分上、中、下、下三院屹立山巅:南天门、中天门、朝山门豁达大方;王母祠矗立在柏尖山西侧一主峰上,前临七层岩、八层崭千仞绝壁;南顶祖师庙坐落在柏尖山北侧山峰上,天然形成的龟蛇二将雄踞门前。该寺作为地方神三仙圣母的祖庙,是林州信仰地位最高的宗教庙宇,设有三仙圣母和寝殿。香火缭绕,游人不绝。
路线:从林州市向南驾车大约20多公里,途径合涧镇,进入元康界内,从元康镇向西8公里进入景区
指数:风景指数:☆☆☆☆☆ 旅游指数:☆☆☆☆